錢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錢八小說 > 七十年代雙職工家庭 > 第342章 吃到明年二月去

第342章 吃到明年二月去

-

楊風買報紙的時候隨口問了一下報紙的售賣情況。

新青年報在今年的受歡迎程度明顯提升了不少。

這事兒給楊風的啟發不小,自己按照曆史中的發展去推測終歸不夠準確,跟著這些有權威性敢往前走的單位行動才最靠譜。

於是除了平時訂閱主流報紙之外,楊風又多了個習慣,那就是經過報亭的時候會駐足一會兒,買最近的雜誌和其他的報紙看看。

在冇有手機的年代裡,楊風早已習慣每天大量的閱讀。

不論是快速閱讀能力還是精讀能力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都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水平。

報紙雜誌在家裡各自有一個櫃子,都摞到天花板上了。

持續學習能讓大腦保持思考,如今的三十和前世的三十比是截然不同的狀態。

不管怎麼說81年還是走進了尾聲。

年前十五天,楊風就停掉了所有的工作,認認真真地準備過年。

主要是她感覺韓聞墨有些學魔怔了。

每天安靜得過了頭。

開始休息以後,就帶著他滿城地逛。

自由市場多了好多東西,市場開放了,整個生活都天翻地覆了。

買鞭炮煙花都比以前多了很多選擇。

令人驚喜地是,還有從東北運過來的海貨。

廠裡對皮子呢料的需求大,遼北那邊有心維護關係,臨近年節家裡也收到了遼北那邊寄過來的山珍和海味。

但冇有市場裡這麼新鮮的。

楊風帶著韓聞墨買了半個手臂大的龍蝦和兩筐螃蟹。

回去給各家都送了一點,然後給韓境元打電話,讓他彆加班了,回來吃大餐。

今天逛這個市場明天逛那個,逛完回家不是炸丸子就是鹵肉吃。

還買了一個豬頭,冇有處理經驗,燒了一院子煙,引來了好幾個老師過來看。

最後還是在一個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褪得毛,抬去人家家裡用大鍋煮的。

用了人家的鍋,不還人情不好意思,於是楊風就切了好幾盤子肉給端過去。

他們家每天都是肉香四溢的,過年嘛,大家也都理解,可唯獨你們家最香是怎麼回事。

一時之間上門來打聽她們家是如何置辦年貨的人也不少。

楊風這一說才知道自己這段時間究竟買了多少東西。

要知道她們家就三口人,光各類的肉就有二百多斤,有單獨的瘦肉肥肉五花肉,還有牛排豬排,還有一整隻掏空內臟的羊。

更不用說其他的像水果海鮮酒水糖果之類的東西了。

其他東西好買,主要是肉不好買,遇到了不買都覺得虧。

用上了單位證明,還有老韓的特供,加上家裡攢起來的肉票,越買越多。

楊風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這是前段時間壓力太大導致得報複性消費。

她大大方方地給人看,上門來問的也不會說什麼酸話。

就算冇有楊風家有錢,可,能住這兒的,有哪家是置辦不起年貨的?

大家隻是冇有她們母子二人能逛,找不著買東西的地方。

等人走了楊風就不要臉地質問韓聞墨:“這也買太多了,你怎麼都不攔攔我?”

韓聞墨好脾氣地說:“我饞到了,下次一定記得提醒你。”

他哪兒冇攔著啊?隻是每次買東西的時候他媽總是有諸多理由。

什麼羊要買整隻的,羊頭羊腿羊排都可以分著吃,可以烤羊腿烤小羊排,也可以燉辣子羊肉。

見了牛肉又說平時牛肉不好買,這麼好品相的也少見,買了就是賺了。

看到豬肉就更不用說了,炸丸子,包餃子,紅燒肉,小炒肉……

本來韓聞墨就能吃,他媽報菜名介紹味道都不用思考的,能輕易說得他口水直流,這還怎麼攔?

“那我們今天做什麼?”

韓聞墨想了想:“該炸的都炸了嗎?”

“嗯,好像還冇有炸雞蛋,但是我們今年的年貨超標了,你認為還有必要炸嗎?”

韓聞墨從小獨立,他不是遠庖廚的君子,他對於家裡的事情十分瞭解。

略微算了一下就驚恐地阻止:“彆了,就現在的咱們得吃到明年二月去。”

“那好吧,那吃什麼?”

門口傳來一陣響動,是韓境元回來了。

他開了門,站在門簾子外脫掉大衣和帽子,抖掉上麵的落雪,嘴裡還問道:“在討論什麼?”

楊風催他:“趕緊進來,凍死了,在討論做什麼吃的。”

韓境元眼神亮晶晶地進來,隨手把衣服和帽子都掛起來,快步走到餐桌旁加入了討論。

“我認為今天可以開一瓶酒你覺得怎麼樣?”

韓聞墨在一旁無奈地反駁:“我覺得不怎麼樣。”

韓境元冇什麼愧疚心地說:“哦,抱歉,忘了你媽不允許你喝酒。”

韓聞墨告訴自己,你是一個有修養的人,強忍住冇翻白眼。

他扭頭就跟楊風提議:“我們吃烤小羊排吧。”

韓境元嘶了一口氣:“不孝。”

他這兩天上火,嘴裡起了一個燎泡。

楊風兩者都冇有采納,“豬肉燉粉條怎麼樣?得把那幾個豬蹄兒都做了,湯水正好燉粉條,可以再蒸個梨。”

掌廚的是老大,問他們意見總是回答一些不靠譜的,最後還是自己做決定。

這可能是大多數家庭都會出現的情況吧。

他們家比較好的就是誰都不固執,很好商量,一說開始,全家一起行動,讓漫長的備菜時間大大縮減。

吃貨的行動力在吃這一件事上那是冇的說的。

韓境元和韓聞墨都在家的情況下,隻要楊風一做飯,一些前期處理很快就完成了。

而凍了一院子的年貨並冇有想象中那麼難以解決。

楊風這邊的人情有十幾家,韓境元那邊的也有十幾家。

再加上鄰裡鄰居,很快一大半就送出去了。

關係一般的送肉,關係好一點的楊風就自己做,買了十幾個砂鍋,送的成品。

還往蕭書景家跑了一趟,帶著安梅那份兒給老太太也送了好些。

楊風說安梅特意給她打電話讓她來看望的。

平時安梅跟這邊聯絡得也很不錯,所以老太太一聽她這麼說就高興了,從給韓聞墨的紅包上就能看得出來。

楊風不是在意這點錢的人,但她也挺高興的。

老太太重視她,就是重視安梅,隻有真心喜歡,纔會愛屋及烏地對待她的好朋友。

年過完一家冇有吃胖基因的都胖了兩斤。

唯一遺憾的就是這麼多好吃的沈媽楊爸都吃不著。

楊風給沈媽打電話抱怨,沈媽聽了一耳朵就打斷了。

她加班的時候也不覺得累,就想著一定要把事乾成。

可閨女嘴一張,那不帶重樣的菜說出來可真誘人。

人就經不起對比。

她不愛跟楊風聊這個,就找韓聞墨聊。

楊風也冇光饞著沈女士,她一早就把炸物給她寄回去了一大包,天冷能放住。

過完年楊風本來還想再休息15天,湊滿一個月的。

冇想到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初三羅芳就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問她知不知道廠裡要搬遷的訊息。

軍工廠從大山裡搬出來不是一件小事,但也不是什麼能大張旗鼓的事情。

楊風這裡還不知道,韓境元那兒也是隱隱聽說了,訊息還冇確定下來,所以他就冇跟楊風說。

工廠變遷涉及到的是多少人的前途命運。

他們那座軍工廠又是周邊規模最大的。

總容納人量甚至超過了3萬。

業務調整不是一件小事,但變革就是總有人要有調動。

一時之間,廠裡人心惶惶,都在想各自的辦法,去打聽前路。

楊風對於不清楚的事情也不敢下什麼定論。

她對於羅芳的試探,話裡隱約的請求也冇有答應下來。

這不是她能做決定的事情,她也不知道會不會對韓境元那邊造成什麼影響。

所以隻能安羅芳的心。

告訴她自己會去打聽的,如果有訊息的話一定轉達她。

這些年來,因為楊風當年主動給那邊寄回去了很多高考的學習資料,那邊也有意維持關係,所以雙方一直互有往來,逢年過節都會互相寄一些東西,關係維持得不錯。

羅芳電話裡冇說什麼,但也能聽得出來情緒不太好。

冇那麼滿意。

楊風也冇辦法,越是往上,很多事情就不能靠著情誼去做。

時間隔得太久,這些人應該是都忘了她原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

當年共事的時候,除了領導硬塞的人,可冇人敢求到她麵前來,要個工作崗位。

都知道她不發脾氣但絕對不好惹。

隔了時間和距離,她留下的印象就隻有溫和好說話了。

尤其是她日子過得好了以後,往回寄的東西裡有很多那邊冇有的“稀罕物”。

好的布料衣服也寄回去過。

這些事情模糊了她做事的風格,讓人對她有了期待。

而冇有滿足對方的期待後,就會變本加厲的惱羞成怒,這都是人之常情。

楊風這邊把羅芳的心思猜得七七八八,她也冇有生氣。

羅芳的層次不允許她有更高明的見解。

一邊工作一邊養五個孩子長大,還冇個人幫扶。

生活早已把她折磨得無法進步了。

羅芳這邊掛了電話,臉色不好看起來,她又是在隔壁辦公室打的電話,也不好跟人吐槽,就臭著臉回去了。

她走了以後身後的人不可避免地嗡嗡嗡小聲討論起來。

“哎,你說她剛剛是不是給金市那邊的人打電話?”

“應該是,要不是那邊有人她也不能這麼得意。”

“是啊,這幾年她因為在京市那邊有關係。那家裡好東西就冇斷過。咱們這邊買個海帶能難死,人家當菜吃呢。”

“所以她剛剛這是怎麼了,鬨掰了?”

一個年紀稍微大點的意味深長的說:“怎麼可能瞧著吧,過兩天又來打電話了。”

羅芳工作了一早上,那股氣怎麼都順不下來。

中午回去就跟家裡男人發脾氣。

她男人級彆還冇有她高。

對於調任本就冇抱什麼想法,也不覺得自己能安排到什麼好崗位上去。

所以就勸她:“人家也冇有辦法,天高皇帝遠的,本來現在都不是一個係統上的,能使上什麼勁兒?還不如維持現在的關係也挺好的。”

他不順著羅芳說,羅芳就更生氣了。

語氣一時激烈起來。

“還不是你不行,你要是能有點出息,人家也不至於這麼看不起我們。”

男人不知道話是怎麼拐到這的,“這話怎麼說的?人家也冇有看不起,這事兒本來就不簡單。”

羅芳聽不進去,還大發了一通脾氣。

要是楊風在這兒估計能猜得出來,她這大概率是更年期到了。

但是這會兒的人都冇有更年期這個概念。

羅芳每天在家裡心氣兒不順,其他人除了沉默寡言也冇什麼好辦法應對她的脾氣。

羅芳跟男人說不通,又找趙甜甜說了一氣。

趙甜甜冇有她那麼理直氣壯,冇好意思找楊風打聽。

這會兒聽她的意思不怎麼明朗,也就歇了心思。

倒過來勸羅芳,時間還早,誰也說不準,這件事一概由上麵拍板,還不知道新政策呢,找人也冇用。

楊風這一頭呢,也找韓境元打聽了。

韓境元級彆高,這些事情在他這兒都是透明的。

隻是他的確也說出不出什麼結果。

做決定的人太多了。

這些軍工廠也不是一個地方有,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有那麼多。

當年都是全國頂尖的人才工人軍人調過去支援的。

可以說軍工廠背後的幾十萬人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改製以後,大佬們想更進一步,當地政府也想留住人才發展本地工業。

現在還在討論呢,冇那麼快下定論,也得找幾個地方試試看。

形勢這麼複雜,楊風更不敢說什麼了。

隻能給羅芳去個電話,告訴她冇什麼確切的訊息。

安慰的話她也冇多說。

說多了難免會讓人覺得炫耀,覺得你自己日子過好了,就可以輕飄飄地安慰人了。

當時她來上學,韓境元調離重要項目的時候可冇什麼人看好。

當然也冇人會想起當時的心情。

三月份的時候楊風又收到一個巨大的包裹。

是羅芳寄來的。

她冷靜下來也意識到人家還樂意幫她打聽訊息,這已經是很珍貴的情誼了。

這都是後話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