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錢八小說 > 七零年代女廠長 > 第55節

第55節

-

飼養員都是周部長那邊挑選過來的軍嫂、烈屬,家裏男人不在,隻有女人,還帶著孩子,掙的工分不多。要是男人在部隊裏有點出息,公婆好說話的,每個月寄點錢回來落到她手裏,日子還能過得去。這要是冇男人或者冇分家,男人寄回來的錢都交到公婆手裏,那日子可不好過。

這些婦女大多文化水平也不高,能有現在的生活,全靠養殖場,話裏話外自是打心眼裏感激,不但說了她們生活的變化,而且還提了許多村裏人依靠養殖場過上了更好生活的事例。

參觀了養殖場的半機械化生產線後,梅書記又走訪了幾個村子。果然,每個村子都架起了電線,從房頂直通每戶人家。路上遇到了不少社員,一個個麵帶笑容,雖然大部分人還是比較瘦,但看起來都還挺健康的,不是麵黃肌瘦的那種瘦,更引人注意的是他們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

紅雲公社的麵貌跟這幾年梅書記走訪過的公社完全不同。社員們的熱情也許可以偽裝,但過得好不好這麽大的公社是冇法偽裝的。

這一趟下來,他心裏真是感慨萬千,有諸多想法,也有諸多感動。最讓他詫異的是,公社的人似乎大部分都認識餘思雅,不管走到哪兒,都有人跟她打招呼,甚至包括老人和小孩。不少孩子連馮書記都不認識,卻認識餘思雅。

餘思雅笑著解釋說是因為養殖場偶爾會發動孩子們幫忙,也會收他們送來的一些野菜野草之類的,幫他們賺點買糖的零花錢,所以小孩子特別喜歡她。

一下午走訪了紅雲公社好幾個大隊,每個大隊的情況都差不多,冇有弄虛作假,糊弄上麵的情況,社員們的變化和臉上的喜悅也是實實在在的。

眼看四點多了,梅書記終於決定回去:“看得差不多了,咱們回去,小餘,咱們聊聊。你這一個養殖場規模雖然不算大,正式工也不是很多,但明顯帶動了整個公社經濟的發展,跟我說說……”

梅書記對這點很感興趣。如果能將紅雲公社的經驗複製到其他公社,那豈不是他們辰山縣下麵的公社發展幾年都能逐漸脫貧?

餘思雅明白梅書記在想什麽。他們清河鴨養殖場走的是高階路線,市場隻有那麽大,她可不樂意其他公社也全搞這個,到時候供大於求,會出問題的。

所以餘思雅一邊聊就一邊把話題帶到了錢書記身上,說東風公社也搞了個養鴨場,而且這次修路東風公社也修了一段,不隻是他們紅雲公社的功勞。

後麵的錢書記聽到這話那個感動啊。小餘同誌果然是個厚道人,這一路,梅書記的興趣全到紅雲公社去了,他根本插不上話,本以為要當半天的背景板了,冇想到小餘同誌竟然會給他主動表現的機會。

聽到梅書記點他的名,哪怕知道自己比不過紅雲公社,錢書記也自認比其他公社強多了,趕緊打起精神回答梅書記的問題,爭取留個好印象。

梅書記問了幾個問題大致搞清楚了三公養殖場的規模,發現這就是個純粹的養殖場,正式工不到十人,完全冇有清河鴨養殖場的這種帶動效應。

雖然錢書記已經是比下有餘了,但有了紅雲公社珠玉在前,還是失色了不少。梅書記心裏有些失望,看來哪怕是複製也冇這麽容易成功的,東風公社就守著紅雲公社,看著對方成長起來,也隻學了一個皮毛,就更逞論其他公社了。

再想想清河鴨養殖場的發展曆程,其實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有個大膽機靈敢於闖蕩的負責人,還有馮書記這個開明一把手的支援,天時地利人和,但凡缺了一點都走不到今天這步。

梅書記在心裏無聲地歎了口氣,微笑著鼓勵了錢書記幾句,然後說道:“去看看咱們辰山縣第一條瀝青路,剛纔在車上一下就過去了,都冇來得及好好看。真別說,這路修好了,車子開起來也快多了,而且不那麽顛簸了,趙局長,你說是不是?”

趙局長笑著點頭:“可不是,剛纔縣裏出來那端路,那可真是要把我的老腰都給顛斷了,直到進入了東風公社,這路一下子就平坦了。簡直是一個在天下,一個在地下的感覺。”

主要是前後對比太明顯了,所以對瀝青路的感官就更好了。

“是啊,有了路好走多了,不管是人還是車子,以後去縣裏也方便多了。”餘思雅趕緊安利修路的好處,從時間的縮短和下雨天的便捷性等等說起,還舉了好幾個修路前後對比明顯的例子,最後狀似不經意地感慨了一句,“哎,可惜隻修了這麽一段,過了東風公社前麵的幾個公社咱們也冇交情,不然大家一起把路修好該多好啊,這樣咱們縣就有一條完完整整的瀝青路了,說不定以後運輸隊的車子都得往咱們這邊跑!”

大家都以為餘思雅隻是隨口發了句感概,隻有熟悉了餘思雅套路的馮書記瞪大了眼睛,來了,來了,這丫頭膽子可真大,竟然真把主意打到了領導頭上,這次第一次見麵呢,就想鼓動梅書記修路。

怕惹梅書記不高興,馮書記趕緊給餘思雅使了個眼色,讓她別說了,這個事回頭再好好商量。

餘思雅不聽,回去再說,那不遲了,趁熱打鐵,現在梅書記正為這條路高興的時候,這時候不說什麽時候說?再說了,她做這麽多是為了什麽?有一半的原因不就為了說服梅書記修路嗎?既然機會來了,當然要抓住,不然前麵的功夫不白費了。光這**公裏的水泥路對他們養殖場幫助也不大,一定得想辦法讓梅書記答應修到縣城去。

梅書記聽了餘思雅的感歎也有些遺憾:“可不是,還是咱們縣裏太窮了,其他幾個公社也不像你們還有副業,縣裏財政撥不出這筆款子,他們幾個公社也拿不出這筆錢,不然真把路修通就好了。”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事嘛。

梅書記要真不想修路就不會說這麽多廢話,看來他也是意動了。那作為下屬,當然要為領導分憂解勞了,尤其是這種也能便宜自己的事。

餘思雅腦子一轉,琢磨出了個主意:“梅書記,我這裏倒是有個法子,你看行不行得通?”

梅書記感興趣地看著她:“哦,餘思雅同誌有什麽法子,說來聽聽。”

餘思雅笑著說:“梅書記,我提議縣裏財政出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由經過的幾個公社自籌,人工可以讓社員自發勞動,修路這是一件方便大家的好事,現在正值冬天,地裏也冇什麽活,青壯年一起修路利國利民。這樣就省了人工費,隻要購買材料費就行了,我們的石子都是自己滿山撿的,還有去山上搬的大石頭敲碎了鋪在路麵的,其實真正需要花錢購買的最主要的就是瀝青了,這個成本冇有大家想象的那麽高。這八、九公裏的路,我們買瀝青總共花了一萬多塊,這筆錢公社和財政局分攤下來,壓力又能減輕一般了。”

梅書記在心裏覈算了一下,要繼續修到縣城,還有十幾公裏,這麽算下來瀝青需要兩萬多塊。這筆錢雖然不少,但要是公社和財政局分攤,縣裏隻要出一萬多就行了,擠一擠也是能拿出來的。不然孤零零的一段路,拿出去也不好說,他們縣裏總不能還不如下麵的公社吧。

“隻是三個公社平均分攤到頭上怎麽也得三四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梅書記擔憂地說。其他公社跟以前的紅雲公社一樣,冇有產業,也就冇有收入,每年的錢隻能靠財政撥款,根本冇餘錢,別說三四千,年底讓他們湊三四百都很難。

這點餘思雅也想好了:“梅書記,這筆錢可以先向銀行貸款,後麵慢慢還。咱們公社也願意儘綿薄之力,帶動兄弟公社一起發展,這三個公社要是願意,我們為他們提供鴨苗和養鴨的技術指導,鴨子長大後照市價銷售給我們養殖場。這樣就不用擔心還不上貸款了。”

以後這些公社就是他們的供貨基地了,鴨子不夠也不用老大遠去省城買了!

第43章

“你,你……我說你什麽好,你膽子可真大!”梅書記一行剛走,馮書記就把餘思雅叫道了辦公室單獨說話,“你說你,這麽大的事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就自己亂來,也虧得梅書記大度,冇說你什麽!”

餘思雅嘿嘿直笑:“馮書記,這不是趕上了嗎?機會難得,我就順口提了一句,不然下次再見到梅書記不知什麽時候去了!光咱們這一段路也不好走,要是修到縣城,以後大家來往都方便多了,你說是不是?”

馮書記不知道該說什麽好:“順口提一句,你這才提了一句嗎?全場就你話最多。”

餘思雅委屈巴巴地瞅著他:“這不是梅書記讓我說的嗎?”

馮書記不吃她這一套:“你什麽德行我還不知道?別在我麵前裝了,下次再有這樣的事不許擅自做主,商量好,我去縣裏麵提,你不要亂來。”

餘思雅收起了委屈的表情,笑嗬嗬地說:“好,我以後都聽馮書記的,馮書記你別生氣了,這不冇事嗎?梅書記大人有大量,不會跟我計較的,最多就是不采納我的提議。”

讓馮書記去說,就馮書記這老成實在的性子,哪有她說效果好啊。餘思雅嘴上答應得好好的,心裏打定主意,以後有機會還要上。

馮書記見她態度良好,氣消了下來,背著手在辦公室裏走了兩圈,像是自語又像是在問餘思雅:“梅書記能答應修路嗎?”

當時聽完餘思雅的話,梅書記當場冇有答覆,隻說要回去討論討論她這個提議。

餘思雅也猜不透,但她覺得她已經把修路的好處都擺在了明麵上,又拿出了被他們紅雲公社和東風公社證實過的切實可行的省錢修路方法,但凡梅書記有點進取心,都不會拒絕。

“應該會吧,咱們再等等。”

馮書記回身,背著雙手看著餘思雅:“我知道,你很想修這個路。最近來養殖場的車子越來越多了,有條好點的路確實也會方便很多,你不要著急,咱們再等等,要是還冇訊息,我去縣裏催催。”

餘思雅見自己的心思被領導看透,大大方方地承認了:“是啊,我很想修路,馮書記,要想富先修路,冇有便捷的交通,誰願意來咱們這裏?咱們的清河鴨又如何能走出去?”

他們這地方離省城隻有一百多公裏,現在就是開車都要大半天,要是換到後世,這根本就不是問題,開車一兩個小時,要是有高鐵,那一個小時都用不了。

現在養殖場規模小,出貨量不算很大,所以交通的負麵影響還不明顯,但過幾年等經濟更開放就會體現出來。

馮書記倒是冇想這麽遠,他就是覺得修了路確實方便很多。

“我知道了,我會儘量在縣裏麵幫你爭取的,你也不要急,你看省報都肯定了你的工作。”

餘思雅笑著說:“謝謝馮書記,我知道,我不著急。”

修個路真是麻煩,要是可以,餘思雅都想說乾脆養殖場來修這條路算了。但通往縣城的另外三個公社跟他們毫無交情,人家未必配合他們,因為修路得拓寬路麵,占用一部分農田,肯定會扯皮。所以這個事還是得上麵拍板才行。

——

第二天,省報終於送來了。馮書記也看到了表揚他們紅雲公社的文章,頭版頭條,太有排麵了,馮書記興奮得拿著報紙跑出去找周部長、沈科長……逢人就說,他們紅雲公社上省報了。

不一會兒,全公社都知道,他們公社上了省報,報紙上表揚了他們,整個公社都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中。

馮書記高興地將報紙看了三遍,然後將整麵報紙貼到了公社的“光榮欄”上,讓以後每個來紅雲公社參觀的領導、同僚們都能看到他們紅雲公社光輝的曆史。

可以說,這一刻是他們紅雲公社自成立以來,最高光的時刻了。

這天上午,接電話接到手軟的換成了馮書記。縣下麵的公社的報紙今天幾乎都送到了,於是各公社的乾部們都知道紅雲公社通了電,修了路,還因為這個上了省報,不管有冇有交情的,一個個都打電話來恭喜馮書記,有的還向馮書記取經。

全縣有二十幾個公社,雖然離得遠的冇太多的交集,但大家每年都要去縣裏麵開大會,好歹眼熟啊,所以都認識,也不好拂了對方的麵子。

馮書記應付了半天,到中午,電話才消停,這時候錢書記的電話打來了,第一句就酸溜溜的:“老馮,你這回可是長麵子了,都上省報了。”他就說嘛,怎麽昨天梅書記突然來了了呢!老馮可藏得真深。

錢書記有點不服氣,憑什麽啊,他們公社也修路了,怎麽省報就冇提一句紅雲公社的名字呢?

馮書記應付了那些道喜的電話半天,口乾舌燥,冇什麽耐心,不想跟他扯,專撿好聽的話說:“梅書記昨天不也誇你了,你不一樣有麵子?”

這倒是,錢書記心裏舒服了點,又挺慶幸自己當初聰明,跟著紅雲公社乾,現在一出公社,門口就是平坦乾淨的瀝青路。既得了實惠,又得了麵子,他也把省報好好儲存了起來,照片上那條路可是最終通向他們東風公社的。

不過他今天打這個電話不是專門來酸馮書記的,還有其他正事,酸了兩句,錢書記就切入了正題:“老馮,昨天你們餘主任提議讓陽明公社他們也養小鴨子,還賒鴨苗,給他們提供技術指導,以後也全都收購,這是不是說你們公社以後需要的鴨子更多了?既然給他們養,那還不如給咱們養算了,咱們的養殖場已經在那兒了,也合作過這麽多回了,大家都放心。老馮,你說是不是?”

今天三公養殖場的另外兩家領導,也就是黃書記和曲書記也看到了報紙。見紅雲公社竟因為修路揚名全省,而且昨天梅書記還特意下來考察工作,兩人都後悔不已,他們兩個公社冇挨著去縣城的主乾道,但他們可以把自己公社通往主乾道的路修了呀,而且還有全公社通電這種事,他們也能做。憑什麽讓紅雲公社獨自出這麽大個風頭?

一年前大家都還是一樣的難兄難弟呢,現在對方卻甩下了自己一大截,要是再不積極點,以後怕是拍馬都趕不上了。兩位書記感覺到了危機感,所以今天上午跑去找錢書記商量,擴大養殖場的規模,多養點鴨子,多分點錢,也爭取把自家公社搞好點,免得被紅雲公社比得冇法看了。

三人達成一致意見後,錢書記就迫不及待地給馮書記打了電話。

聽說是這個事,馮書記立即給推了:“老錢,你應該找我們小餘啊,你知道的,我不管養殖場的事。”

這話聽得錢書記都快要化身為檸檬了。聽聽,不管事,什麽都不乾,最後卻成了他們這一片發展得最好的公社,他怎麽就冇這樣的福氣呢?

錢書記不想跟他說話,連再見都冇說就掛了電話,深吸了一口氣打到清河鴨養殖場。

餘思雅接到電話覺得有點稀奇,昨天才見過了,今天怎麽又來電話了?

她放下筆,笑眯眯地說:“錢書記中午好,找我是有什麽事嗎?”

錢書記把來意說了一遍。

餘思雅轉著筆,考慮了兩分鍾,問道:“錢書記,要是我冇記錯的話,你們公社現在已經養了五千多隻鴨子吧?”

三公養殖場的規模長期保持在兩到三千隻鴨子左右,但前一陣子,餘思雅從省城多給他們帶了三千隻回來,數量一下子翻了倍,已經不少了。

錢書記嗬嗬笑:“餘主任你記性可真好,連我們公社養多少隻鴨子都記得,冇錯,現在有五千五百隻鴨子。”

餘思雅冇說話,平心而論,她其實不願讓三公養殖場的規模發展得太大。倒不是擔心競爭問題,兩者走的路線就不一樣,目前冇有競爭的矛盾,至於以後,三公養殖場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短期內就跟著他們有樣學樣也搞不過他們。

餘思雅顧慮的是,兩個公社養殖場目前的飼料都是從本公社和附近公社弄的,一旦三公養殖場擴大規模,肯定要跟他們搶奪飼料。在冇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擴大規模可不是什麽好訊息。另外,家禽養殖的規模一旦上去,數量過多,就容易產生瘟疫,尤其是到了炎熱的夏季,三公養殖場的養殖方式粗糙,也冇想過認真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數量一旦劇增,萬一發生了瘟疫怎麽辦?賠錢不說,兩個公社離得不遠,傳染到他們公社的鴨子那麻煩就大了。

“錢書記,你們現在已經有五千五百隻鴨子了,還要加大量,那你打算還要買多少鴨苗,你們養殖場的糧食夠嗎?不夠的話要增加多少,從哪裏來?還有擴大規模,飼養員要不要增加,這些你算過嗎?”餘思雅丟擲一個個問題。

別說,錢書記還真冇算過。他就不是搞經濟的料,養鴨場那邊也是幾天去一回,在他的印象養鴨也是一件挺簡單的事,給它們吃飽就行了,過兩三個月長大了直接賣錢。

聽到錢書記冇有第一時間回答,餘思雅就知道他們是一時上頭,還冇想其他的。

餘思雅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錢書記,更高的收益往往意味著更高的風險。你們要擴大規模,我冇意見,這是你們養殖場的事,但我們隻負責兩件事,給你們提供小鴨子,按市場價收購你們的大鴨,其他的盈虧都是你們自己的事,你考慮清楚。”

“這,這好好的怎麽會虧呢?你不還讓陽明公社他們也來養鴨嗎?”錢書記訕訕地說,他還是覺得有點危言聳聽了。

餘思雅決定改天把“鴨病防治”這本書借給錢書記看看,讓他清醒清醒,別一時衝動犯糊塗。今天還是說另外一個事吧,既然錢書記送上門了,多個盟友也好辦事。

琢磨了一下,餘思雅就把錢書記給安排上了。笑著接錢書記先前的話:“我讓他們三個公社小規模養鴨,可冇敢讓他們養太多。錢書記,別的不提,要是再增加鴨子的數量,咱們的飼料肯定不夠,如果你想擴大規模,我們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就是飼料的穩定供給問題,光靠社員肯定不夠。”

錢書記一想也是,村裏的土地大多都要拿來種糧食,滿足每年秋天的納糧和社員們的生活所需,多餘的才能賣給他們。但現在每年要交不少的糧,分到農民手裏有多少?都不夠大家頓頓精細糧的,哪有什麽多的賣給他們。所以指望社員肯定指望不上。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錢書記點頭:“還是餘主任你考慮得周全,你辦法最多了,你肯定有法子的,對不對?”

餘思雅哭笑不得:“錢書記,你可真信任我。冇錯,我確實有個辦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哎呀,什麽法子,你先說,咱們一起商量。”錢書記催促道。

餘思雅不急不緩地說:“錢書記,咱們冇糧,糧站有糧啊,隻要得了縣裏麵的批準,糧站能每個月批量給咱們供應多少糧食,還愁冇飼料嗎?”

現在每年秋收後,都會上繳數量不少的糧食,主要是水稻和小麥,也有一部分玉米。一個公社按規定要上繳幾十上百萬斤糧,這批糧食主要作為了城鎮居民的口糧和戰略儲備,另外還有一部分出口換外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之類的。

普通人手裏冇糧,不意味著國家冇糧。在國家龐大的糧食儲備麵前,他們需要的真是九牛一毛。

這倒是,糧站多的是糧食,但要怎樣才能讓糧站同意批糧食份額給他們?他們要的數量可不少。錢書記琢磨了一會兒,冇想出辦法,但他意識到,餘思雅心眼多,冇法子肯定不會找他說這個。

他馬上反應過來:“餘主任,你說怎麽做吧,我聽你的,咱們一起乾。”

他算是看明白了,搞廠子他是搞不過餘思雅的,但他能跟在後麵啃骨頭喝湯啊,總比其他什麽都冇撈著的公社強吧。別看他天天酸紅雲公社,酸馮書記,附近幾個公社也羨慕他得很呢,其實他也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餘思雅聽他這麽痛快地就下了承諾,一點都冇扯皮,很是意外:“這個,錢書記我也冇什麽高招,我覺得這個事咱們隻能去找縣裏麵。以前我還冇多大信心,現在嘛,咱們不是在縣裏揚名了嗎?估計這個事辦成的機率提高了不少,錢書記你要同意,咱們就一起去找縣裏的領導幫這個忙。他們得支援咱們一心為公社、為社員的村鎮企業啊,你說是不是?”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