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錢八小說 > 七零年代女廠長 > 第248節

第248節

-

“餘總,真的要買這麽貴的機器嗎?”丁舜舉起手問道。

餘思雅看了他一眼,認真地點頭:“對,不光是飼料廠和火腿腸加工要引進更先進的機器。你們服裝廠也要提高設備,不過目前因為資金和集團的下一步發展策略問題,先緊著食品加工廠和飼料廠。希望丁廠長不要在意,如果你發現了新的更好用的機器,也可以向集團申請更換新機器。”

丁舜連忙表態:“餘總,集團是一個整體,發展好了,我們大家都受益,對於集團的這項決策,我冇有意見。”

其他人聽到這話都沉默了。

丁舜這個最該反對的都冇意見,那他們還有什麽理由反對?可要他們支援餘思雅的決定,大家又不大願意,四五百萬元,這麽大的一筆數字風險實在太大了。如果這些機器不能為他們廠子帶來相應的效益,他們就虧大了。

可餘思雅在集團的地位擺在那裏,大家哪怕心裏不讚同,也不願意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她。

馮主席一看情況,就知道大家在想什麽了。

這麽下去不行,他主動解圍:“這項決定關係著我們集團未來的發展,請大家認真思考各種優缺點。我跟餘總還有點事要討論,半個小時後,再聽聽大家的意見。”

聽到這話,大家都鬆了口氣。等餘思雅和馮主席一走,清河鴨食品的生產主任就小聲說道:“馮主席會勸餘總打消這個念頭吧?四五十萬元,都夠咱們食品加工廠職工大半年的工資了,我就不信這麽多人還趕上不一台機器!”

“是啊,機器是好,但實在是太貴了,咱們集團的錢都要花光吧。”

楚玉濤聽著這些議論冇吭聲。他心情很複雜,覺得餘總太冒進了,可聽到大家都反對,他又覺得他們不應該反對餘總,畢竟餘總的這些決策都是為了集團。

一牆之隔的辦公室,馮主席不住地搖頭:“餘總啊,你這真是,不回來則已,一回來嚇我們一跳。讓我們大家一點心理準備都冇有,太突然了。”

餘思雅無奈地說:“馮主席,我這也是前兩天才接到了田主任的來信。因為這件事太大了,幾乎要耗光咱們集團的絕大部分流動資金,所以我才召集大家開這個會,請你諒解。”

馮主席點頭:“我明白的,餘總你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廠子裏發展。隻是,這些機器實在是太貴了,比咱們人工貴多了,萬一有什麽問題,這麽大筆錢就打了水漂。”

餘思雅頷首:“馮主席,你說的這點我跟田主任都考慮過了。所以才特意派田主任到日本學習,至少要掌握機器的使用方法,平時的養護辦法和維修技術等等。”

“這樣啊……”馮主席想了想又說,“可十台機器,食品加工廠和飼料廠平分,到一個廠子單獨的也就三台機器左右,幾台機器也冇法起什麽作用啊!”

餘思雅微笑道:“冇有,馮主席,食品加工廠這邊,我暫時不打算安置進口機器。四台火腿腸加工機器都將放到新的的廠房,飼料機器兩個廠子各三台,這隻是起步,下一步的工作,是讓田主任帶領團隊,試試能不能自主生產這種機器。如果機械廠能夠突破技術,那咱們的廠子就能全部換成更先進的機器了。不然光靠進口,肯定是不行的。”

說白了,進口的機器除了提高廠子的一部分生產力,同時也是給省機械廠做實驗。咱們華夏人並不傻,隻是工業基礎落後發達國家而已,但隻要讓我們掌握了這些技術,機器的價格就會迅速降下來,發達國家將不能通過高昂的技術在我們這裏賺走幾倍甚至幾十幾百倍的高額利潤。

進口的機器這麽貴,要想在所有的廠子都用上更先進的機器,最終隻有一條路,先進機器國產化,產業升級,相互帶動。

馮主席吃了一驚:“這……這能行嗎?外國人的技術比咱們先進多了。”

餘思雅笑著說:“肯定行的,隻是時間問題,也許一年,也許兩年,甚至更久,什麽時候能有回報,這個真不好說。”

但也總要去嚐試,踏出這一步,科學技術纔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在前期投入一定的成本也是應該的,整體來看也絕對是劃算的。

馮主席雖然還是不大讚同餘思雅的這個冒險行為,但見餘思雅說了這麽多,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最後他歎了口氣說:“清河鴨是你從無到有,一手建立起來的,我相信你不會拿集團的命運去開玩笑。餘總,雖然從我內心深處來說,是不讚成你的這種冒進行為,可作為革命同誌,我還是選擇相信你,無條件支援你的一切決定!”

餘思雅連忙站了起來,伸出手道:“謝謝馮主席的信任,你放心,我不會拿集團,拿幾千人的命運開玩笑!”

馮主席鬆開了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有些唏噓地說:“現在是你們年輕人的時代啊。走吧,由我去宣佈這個訊息吧。”

餘思雅明白他的意思,馮主席是集團裏年紀最大,資曆最深的乾部,他在集團的分量僅此於餘思雅,他站出來表態支援,能夠影響很多人。

果不其然,等馮主席麵帶微笑地走進會議室,大聲宣佈這個訊息後,下麵的乾部都驚呆了。

“引進先進的生產線,幫助咱們集團提高生產力,有助於咱們廠子的發展。我個人非常支援餘總的決定,現在投票表決,支援引進先進生產線的同誌,請舉手!”

說完,他率先舉起了手。

下麵,丁舜第一個舉手,小李緊跟著,施立平看看了其他人,眼一閉也跟著舉起了手……

最後這項決議以8票讚成,3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了。

集團內部通過之後,餘思雅先給田主任寫了信,然後讓楚玉濤去準備好錢。

目前向國外采購機器,要先將這筆錢兌換成外匯,然後才能交易。這時候人民幣還比較堅挺,一美元能兌換1.49元人民幣,這樣覈算下來,五百萬元要兌換三百多萬的美元外匯。

對於1979年我國負十幾億的外匯儲備來說,幾百萬美元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所以審批兌換的程式都非常麻煩,要層層審批。餘思雅將這件事情交給了施立平和林紅旗。

一月份,他們倆都在整理資料,寫申請材料,跑相關的部門,特別費時費力。

這件事不知怎麽傳到了省城領導的口中,高市長還特意將餘思雅叫去問話。

“小餘同誌,聽說你們集團在大量兌換外匯,是準備購買新的機器嗎?”簡單的寒暄過後,高市長直接問道。

餘思雅笑著說道:“高市長也聽說了這個事啊,冇錯,我們準備進口一批機器,所以要先兌換外匯,目前還在審批中。”

高市長又問了問機器的相關情況,最後感歎道:“這可真貴啊,一台機器抵得上咱們有些縣大半年的財政收入了。”

“可不是,冇辦法,誰讓他們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呢。”餘思雅無奈地說。

高市長歎了口氣:“是啊。”

提起這點,高市長的情緒也有些低,落後就要捱打,一百年前華夏民族就懂得了這個道理。雖然經過先輩們艱苦卓絕的反抗,華夏民族站了起來,可在經濟技術領域,我們還要捱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的學費要交。這是發展必經的陣痛和代價。

餘思雅點點頭:“但我相信咱們終究會追上去,超過他們。高市長,我們準備采購四套火腿腸生產線,都用在新廠上。如果省城能夠保證供應豬肉給我們,我們廠子就可以在省城設廠。”

聽到這話,高市長的惆悵一掃而空,精神奕奕地看著餘思雅:“小餘同誌,你們又準備建廠了?”

餘思雅笑道:“是啊,高市長,這次采購火腿腸生產線,就是為新廠子做準備的。”

這樣附加值更高,利潤也更高。而且豬肉火腿腸的價格更貴,也更受市民的歡迎,能夠銷往更多的地方。省城有鐵路通往全國各地,將豬肉火腿腸廠建在省城,能夠更快地輻射向其他地區。

高市長就盼著能有更多的工廠在省城落地開花呢,得到了準確的答覆,極為高興:“好,小餘同誌,咱們說說具體的計劃!”

第154章

因為知道采購的這批機器有近一半是要用於在省城建廠之後,高市長讓許秘書跟相關單位打了個招呼,加快了審批流程,三天後,三百多萬美元的外匯就批了下來。

最重要的錢到位了,接下來就是采購的事情。

這麽大筆錢,餘思雅不親自跟田主任交代清楚不放心。

但這時候國內的電話除了重要的黨政軍部門,其他的電話都不能打國際長途,就是花錢也不行。

所以要想親自交代田主任,那又隻能去市裏蹭電話。好在大家都是老熟人了,大的忙都幫了,這個小忙也不是什麽事。

餘思雅又抽空去了一趟高市長那裏。這個電話打得還是異常艱難,因為要先找會日語的人幫忙打過去找田主任,約定好時間,到點了再打過去。

如此一番折騰,總算跟田主任聯係上了。

但這時候國際長途的話費極貴,幾十元一分鍾,每秒都是錢,所以電話接通後,餘思雅也不敢耽擱,趕緊直奔主題:“田主任,我的信你收到了嗎?”

田主任說:“收到了。”

“好,我們明天就把錢給你匯過去,按照信上的機器型號購買。年前能將機器帶回來嗎?”餘思雅急促地問道。

田主任遺憾地表示:“不行,餘總,這批機器塊頭大,不能走空運,隻能走海運,速度非常慢,還要排隊,年前能上船就不錯了。”

可真夠久的,但餘思雅也知道這是冇辦法的事。這時候交通本來就不發達,也就是跟日本相距不遠,要換了歐美,機器恐怕得在海上飄好幾個月才能到國內。

她再次無比地懷念後世便捷迅速的交通和通訊。

“好,辛苦田主任了,機器的事就拜托你了。”餘思雅隻能同意。

掛斷電話後,她長長地吐了口氣。

許秘書進來看到她這副表情,忍不住笑了:“什麽事讓餘總這麽愁?”

餘思雅無奈地說:“還不是機器的事,恐怕冇個兩三個月運不回來。”

先要運到沿海的碼頭,然後再換陸運,輾轉好幾千公裏,中途還要換好幾種交通工具,相關的手續也要辦理,有得耗。

許秘書笑道:“冇辦法,這麽遠進口,速度就是比較慢。”

“是啊,要是咱們自己能生產就好了。速度快,花錢也少,要多少有多少。”餘思雅跟著感歎。

許秘書聽了這話覺得餘思雅想得有點美,但他冇說什麽,隻道:“餘總,高市長請你過去。”

“好的。”餘思雅點頭。

放下了電話,餘思雅跟著許秘書去了高市長辦公室。

高市長見到她招了招手:“小餘同誌,關於你上次提的豬肉供應,根據省城幾大養豬場1979年的養殖數量和市場供應,市裏麵可以分配一批生豬給你們。這是具體的數量,你看看。”

餘思雅接過高市長遞來的資料,認真看了一下,從1980年的2月開始,省城將配給一部分生豬給還冇建起來的火腿腸廠,每個月都有固定的配額區間。

有了豬肉保障,機器一來,火腿腸就可以生產了。

不過餘思雅看了之後,提出了一個問題:“高市長,能不能直接批豬肉給我們?每個養豬場分配生豬給我們,那我們廠子還要單獨建生豬養殖區、宰殺區,太占地方浪費空間了,而且豬肉的內臟、骨頭、豬肉、豬腳等等,這些不適合做火腿腸的部分,我們去處理也比較麻煩。不如由肉聯廠宰殺了,我們隻要肉,按市價購買就行,其餘的部分還可以賣給市民,也不浪費。”

高市長輕輕點頭說:“小餘同誌,提供生豬是考慮你們單位需要的豬肉量比較大,生豬可以需要的時候再宰殺,隨時保持新鮮。但換成了豬肉,能夠儲存的時間就非常短了,尤其是夏天,七八月的時候三十幾度,一天豬肉就會變質。”

“高市長,你們考慮得真周到。確實,夏季肉類儲存時間非常短,不過對這個我們單位有相應的規劃,建廠時會建冷庫,這樣就可以長時間儲存豬肉了。”餘思雅笑著解釋。

建冷庫也比把生豬拉過來自己殺自己養劃算多了,而且還相對乾淨一些。不然夏天殺豬的時候,廠房周圍肯定蒼蠅滿天飛,這種環境生產出來的火腿腸,她自己都不想吃,就更別提別人了。

這個安排確實比提供生豬更合適,因為生豬也可能遇上豬瘟疾病之類的,影響供應量。但換成冷凍豬肉,可以長期儲存的那種,就可以在豬肉銷售的淡季多囤一點,保障工廠生產。

高市長頷首道:“成,那就按你說的辦,讓肉聯廠每個月直接給你們供定量的豬肉,小餘同誌,冇有問題了吧?”

餘思雅笑了一下說:“高市長,這些豬肉恐怕還不夠。希望我們廠子能夠對外自主向農民購買豬肉。”

市裏劃給他們廠子的配額是定量的,這也就決定了全年的產量。可廠子要發展,肯定是要擴大產能的,那就得增加原材料,冇豬肉,怎麽增加產能?

高市長聽了這話後說:“小餘同誌你別著急,市裏麵還決定在省城以及下轄的縣城推廣生豬的養殖,學習豐寧市的養豬合作社經驗。”

有高市長這句話餘思雅就放心了。她笑著說:“謝謝高市長對我們工作的支援。”

高市長擺手。他幫清河鴨也是為了工作,為了省城的就業和經濟增長,清河鴨要的豬肉越多,也就意味著產能越高,相應的招工也就更多。

“原料和機器都已經有了眉目,小餘同誌,市裏給你們準備了幾個地方,你看看哪塊地比較合適。”高市長讓許秘書拿來地圖說道。

餘思雅看了看市裏麵給他們清河鴨劃出來的幾片區域,目前都位於郊區,不過都處於城市邊緣,現在看來是落後的地區,可過個二三十年,城市大幅擴張後,這片地區都會成為市裏的中心地帶。

不過這地隻是租給他們廠子用,餘思雅對以後哪塊地皮最值錢冇太大的執念,她最看中的還是交通便利和土地大小。

選了一圈後,餘思雅的手指向了距火車站最近的一塊地:“高市長這片區域吧,我們要建冷庫、倉庫、加工車間,還有職工宿舍等等。占地會比較大,這塊地比較合適。”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是,這塊地距火車站直線距離隻有兩三公裏,方便他們將貨從火車上發往全國各地。鐵路是陸地上運輸速度最快、最安全也是最廉價的貨運方式,尤其是大批量的貨物,走鐵路運輸省事也省錢。

高市長看見餘思雅挑好了地方,笑道:“小餘同誌可挑了一塊最大的地,這塊地可是有一千多畝。你們廠子都要嗎?”

餘思雅肯定地點頭:“要的,高市長,除了火腿腸,我們還會生產跟豬肉有關的副食品。廠子大一點,以後也好擴張。”

這會兒的土地供應非常充足,高市長見餘思雅心裏有數,便冇有多說,隻問:“你們廠子準備什麽時候動工?省城成立了建築施工隊,除了修路,也建房子。”

餘思雅感覺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動。高市長為了增加就業,解決城市青年的工作問題真的是不遺餘力,這些事情本來是可以交給下麵的人去做的,他也都親自關心。

“高市長,這個……我們單位拿了五百萬出去購買機器,又要拿五十多萬來修路,廠子裏的週轉資金比較緊張,如果現在就開始動工建廠的話,資金方麵會比較困難,所以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修路能不能先用兩地政府和省裏撥的那部分錢,至於我們該出的這五十多萬元,可不可以稍微緩三四個月?這樣也不耽誤工期。”餘思雅跟高市長打商量。

這條路怎麽也要修大半年,工人工資是按月結,材料費也是拿多少算多少,用了之後再結算。隻要將這個付款的順序稍微調整一下,清河鴨就能贏來三四個月的緩衝期,屆時這筆錢也就不是事了。

其實現在集團也能拿得出來這筆錢。因為這兩個月是銷售旺季,光是清河鴨幾個門市部一天就有數萬元的現金流,此外還有百貨公司、兩省鐵路局、供銷社以及一些大單位的團購。這些加起來,一個月能有數百萬的現金迴流,所以哪怕買機器掏光了上半年的盈利,集團的現金流也是不成問題的。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