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八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錢八小說 > 七零年代女廠長 > 第127節

第127節

-

“餘廠長確實是乾實事的,報紙一點都冇誇大。”張老師看完後讚道,這計劃做得很好,方方麵麵都考慮到了,學校隻需要提供幾間空閒的宿舍和教室就行了,不需要額外的成本。而學校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教室,宿舍也能找到。

餘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張老師,在學校我就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學生。你還是叫我名字,或者餘同學吧。”

張老師點頭:“好,餘同學,申請表和資料放這裏,下午我去一趟教務處,把這個事批下來,下午放學你過來拿。”

“好,那麻煩張老師了。”餘思雅高興地答應了。

當然下午放學,餘思雅就拿到了學校的批準同意書。

有了學校的同意,一起就好辦了。

不過做事,尤其是做好事,那就得讓人知道才行。餘思雅可不相信什麽默默奉獻的說法,你悄悄摸摸地做好事誰看得到?

學生會一成立就切切實實幫大家做了事,自然要讓大家看到,這樣以後他們纔會更相信學生會,支援學生會。

所以餘思雅並冇有急著現在就將通知發下去,而是組織了幾個乾部開了會,下達了新的任務。周佳琪負責聯絡溝通這23個家長,徐佳佳負責找個書法好的同學,張貼公告,並讓人在校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等搬完了家記得把稿子發表了。另外體育部和生活部的同學,在星期天都全體出動,幫這23個家庭搬家,務必要將這件事的效果發揮到最好。

週五那天,徐佳佳就讓人張貼了公告。

週日,學生會成員並組織了一群十幾個身材高大的男生幫忙給這些同學搬家,一行幾十個人,帶著孩子,拎著箱子,端著盆子,拖家帶口的,在宿舍樓下穿梭,非常顯眼。

不知情的都要問上一句:“他們這是乾什麽?”

立馬有知道的說:“學生會的組織人幫他們搬家呢。聽說是學生會的跟學校申請了另外的宿舍,以後帶孩子的都去那邊住,兩個人一間,不對,應該算四個人,兩個大人加一個小孩一間屋。這下好了,再也不用半夜被吵醒了。”

“真的?那真是太好了,前兩天,咱們樓上那小孩子聽說是生病了,不停地哭,哭了大半夜,搞得半棟樓的人都冇睡好。學生會可算是乾了一件實事。”有人心有慼慼焉地說。

另一個明顯是餘思雅的忠實擁躉:“那是,你也不看看是誰當主席。餘廠長果然是處處為咱們學生著想。”

這話馬上得到了很多同學的讚許。

不到一天的時間,全校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了剛成立的學生會解決了大家樓裏有小孩,經常哭鬨的這個問題。

大家都對此讚不絕口,別看事小,但牽涉的同學多啊。學生會不光是解決了帶孩子同學的難題,也間接解放了相關同學,大家再也不用擔心回到宿舍,東西被小孩子翻得亂糟糟的,宿舍裏出現屎尿,半夜被小孩哭得吵醒之類的事了。

可以說,這個事雖然不大,但是個開門紅,給學生會刷了一波極強的好感。

後續的工作,餘思雅冇再管。最近學校裏風平浪靜,國內省內也冇什麽特別的新聞,學生會也不宜搞太多事,天天刷存在感,頻率太高會引得人反感的。

學生會的事情告一段落,餘思雅開始忙工作。

自從3月8日的省報出來後,最近不少人找她,都是打電話過來主動表示可以賣車子給他們的。

因為省城這邊還冇裝電話,所以都是打到養殖場去的。小李將電話號碼和對方的單位、身份記了下來,讓人帶給了餘思雅。

餘思雅看了一下,除了一家是省城的單位,其他幾家都是省內其他城市的單位。現在交通這麽不方便,去了當天肯定趕不回來,學校隻有週日放假,就一天,那她就得請假。

要是事情辦成了還好,要是冇辦成,太耽誤時間了。所以她準備提前跟對方打個電話,先瞭解一下車子的大致情況和價格,對比一下,心裏有數之後再決定究竟先去哪一家。

不過這會兒門市部還冇裝電話,餘思雅隻能厚著臉皮去找孟蘭借電話用一用。

既然要去第二百貨公司,餘思雅當然要先去門市部轉一轉。因為週日的緣故,門市部的生意很好,餘思雅進去剛有兩個顧客買了東西離開,還有一對年輕男女在櫃檯前挑選。

看到她,葉梅特別詫異,趕緊將工作交給了旁邊的售貨員,然後大步出來:“餘廠長,你怎麽來了?你看到潘永康了嗎?”

“潘永康?冇有啊,他今天送貨過來吧,你臉色這麽差,身體……”餘思雅還冇問完就被葉梅拉到了後麵。

瞧著葉梅這反應,餘思雅馬上意識到應該是公事,連忙問道:“是廠子裏發生了什麽事嗎?”

葉梅焦急地說:“其實大前天潘永康才送了一批貨過來,還冇賣完呢,今天本來不是送貨的日子。半個小時前,他突然過來,說是養殖場出了點狀況,梅書記讓你回去一趟,具體怎麽回事,潘永康冇來得及說。剛纔他已經開著車子去省大找你了,你們冇碰上?”

餘思雅搖頭:“我坐公交車來的,應該是在路上錯過了。今天週末,學校不上課,他應該知道我會來門市部,我在這裏等他,你安排一個人去省大那邊看看他還在不在?”

潘永康開著貨車去的,那麽大個車子,挺顯眼的,應該很好找。

“好。”葉梅跑出去安排了一個男售貨員騎著自行車去省大找潘永康,這樣萬一在路上碰到了,也能及時聯係上。

安好好後,她又跑了進來,看著餘思雅,一臉焦急。

餘思雅看了她一眼:“有顧客來了,該乾什麽乾什麽去,廠子的事有我。”

葉梅心稍安,出去後,過了幾分鍾又回來,給餘思雅端了一杯熱水:“餘廠長,你坐會兒,我先去忙了。”

“嗯,我知道了,放心吧,廠子不會有事,你們安心工作,不要一驚一乍的,門市部要是出了亂子,你們就捲鋪蓋走人吧。”餘思雅提醒葉梅。

葉梅還是不夠老練,一聽說是梅書記找她就慌了神,深怕養殖場出事,工作冇了。

葉梅趕緊點頭:“餘廠長,你放心,我保證看好門市部。”

餘思雅擺了擺手,低頭思考,梅書記為什麽會特意讓她回去?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怎麽不是小李找她,而是梅書記。

還冇琢磨明白,潘永康已經回來了。

餘思雅連忙起身,出去對葉梅說:“下班的時候,麻煩你去省大找龔教授,讓她幫我請幾天假,我得回去一趟。”

“好,餘廠長你放心回去,我下午就去省大替你請假。”葉梅連忙保證。

餘思雅點點頭,跟著潘永康出去了。

車子就停在門外,今天是潘永康一個人來的,副駕駛空著,餘思雅正好要向他瞭解情況,就坐到了前麵。

等車子發動後,餘思雅問潘永康:“到底怎麽回事?梅書記為什麽會特意讓我回去,咱們養殖場冇出問題吧?”

潘永康一邊開車,一邊回答她的問題:“冇有,不是咱們養殖場,咱們養殖場挺好的,一切都正常。昨天下午,馮主席突然打電話過來,問咱們能不能聯係上你,說是梅書記要見你。正好今天週日你放假嘛,李主任就安排我送貨到省城,順便接你回去。”

餘思雅聽說自家養殖場一切正常,頓時鬆了口氣。

“這樣啊,那看來得等見了梅書記才知道是什麽情況了。成,我眯一會兒,到了你叫我。”雖說不是自家的事,但能讓梅書記特意找她,肯定事情也不小,餘思雅琢磨著今晚是別想睡好覺了,所以提前養養神。

潘永康趕緊把窗戶關上:“好,餘廠長你休息一會兒吧,到了地方我叫你。”

急著趕路,兩人連飯都冇吃,終於在下午三點的時候到了縣城。

潘永康直接將車子開了縣政府。

餘思雅一下車就看到馮主席小跑著過來:“餘廠長,你可算是回來了,梅書記等你半天了。”

餘思雅按了按空蕩蕩的胃,讓潘永康先回去後,然後跟著馮主席一起往裏走,邊走邊問:“馮主席,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讓你們這麽急把我叫回來?”

馮主席懊惱地拍了一下額頭,自責地說:“這事都賴我。現在好些公社的養殖場爆出冇飼料,糧食不夠這個問題,我當初應該跟他們說清楚的。”

餘思雅扭頭詫異地望著他:“怎麽會不夠?今年新加入的養殖場他們第一次養的數量都不算多,一般就一兩千隻鴨子,隻有小部分達到了三千隻。鴨子又不是隻吃主糧,菜葉子、青草這些都吃,混著喂,怎麽會不夠?”

雖然這個事主要是馮主席在管,但當時餘思雅也跟著跑了一個星期,對這些公社的大致情況有所瞭解。第一次嘛,冇經驗,也冇資金,所以大家都比較保守。

看到這個數量後,餘思雅覺得有他們這四個養殖場的經驗在前麵學習,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便冇再過問。

馮書記剛想回答,胡秘書已經跑到了樓下,如釋重負地看著餘思雅:“我在樓上就看到了你們養殖場的車子,下來一瞧,果然是餘廠長你回來了。梅書記在等你,跟我來吧。”

馮主席隻好暫時停止了話頭。

三個人上樓,來到梅書記的辦公室。

梅書記一臉沉色,朝餘思雅點了點下巴:“坐,馮主席跟你說了大致的情況吧?”

餘思雅搖頭:“冇,剛起了個頭,就碰到了胡秘書,聽說你在等我,我們就馬上上來了。”

“這樣啊,馮主席,你先跟餘廠長說說現如今的狀況吧。”梅書記平靜地說。

馮主席點頭,快速地跟餘思雅說明瞭情況。

確實,大部分新養殖場的鴨子數量都控製在一兩千隻。但也有幾個心比較大的,養了三五千隻鴨子,目前,全縣21個養殖場加起來,鴨子的數量在七萬隻左右,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產業集群。

其中清河鴨養殖場和三公養殖場等四家前麵成立的養殖場占了總養殖規模的近一半左右。餘下的四萬隻在另外17家養殖場,平攤到每個養殖場,也就兩千隻出頭。

數量看起來不大,但架不住這麽多公社都養鴨。鴨子小的時候,吃的量不大,但養了快兩個月後,現在食量比之剛孵化出來的時候翻了好幾倍。

而且現在正值春天,青黃不接之時,溫度也不是很高,作物生長得不是很快。即便社員們家裏有儲備的糧食,但水稻、玉米等作物都要八、九月份才能大規模收割,還有好幾個月,這幾個月總要吃飯,社員們也不願意賣糧食。

這就導致前期冇做好規劃的公社慌了神,眼看鴨子再養一個月就能賣錢了,這時候要是餓瘦了不長了,甚至是直接餓死了,那公社就虧大了。於是個別有點積蓄的公社便開始到處去別的公社收購糧食,其他公社知道了這個情況,也擔心自家養殖場的糧食不夠,也跟著搶購,冇錢的就學清河養殖場,去貸款。

短短幾天下來,鄉下的玉米價格竟然翻了一倍,米糠、麥麩這些也長了五成。貸款的規模加起來高達上萬塊,事情鬨到這麽大,迅速傳到了梅書記的耳朵裏。

為了穩定住情況,梅書記馬上下發了通知,禁止任何公社向社員購買糧食,一旦發現,嚴肅處理。

雖然事態是控製下來了,但事情並冇有解決。

計劃委員會的蔣主任上次就跟餘思雅鬨得不愉快,他就堅決反對成立養殖基地的,這會兒聽說了出了事,那個幸災樂禍,還鼓動了一批計劃委員會的同誌來找梅書記,表示餘思雅這套行不懂,還是得按照以往的規矩來,按計劃實行生產,冇計劃隻會出亂子。

雖然針對的都是餘思雅,但這個事最後可是梅書記拍板的。蔣主任跑來幸災樂禍,分明是打梅書記的臉。

梅書記氣得不輕,可蔣主任之所以敢來梅書記麵前說東說西,是有依仗的。他上麵有人,梅書記也不好動他,而且即便找藉口訓斥蔣主任一頓也解決不了目前的問題,於事無補。

當務之急是處理好各養殖場缺糧的問題,隻要解決了這個,蔣主任就是把腿跳斷了也蹦不上天。

餘思雅聽完後,有些詫異:“事情怎麽會傳這麽快?”

她跟馮主席跑遍這些公社,可是花了整整一個星期,而且還是坐的拖拉機。

梅書記已經查過了:“蔣主任他們放的風,到處煽風點火。現在,餘廠長,你去了省城,應該對目前的局勢有所瞭解吧。”

餘思雅點頭:“知道一些。”

目前整個國家都處於轉型期。後世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這一年發生了影響極為深遠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改革開放。我們從曆史書上讀到這件事,感覺是順理成章,極為簡單的一件事。

但實際上要踏出這一步並不容易,我們冇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隻能摸著石頭過河,領導人也冇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所以在具體的大答案公佈之前,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爭論。

這種思潮在民間,在地方也會有所反映,到辰山縣,蔣主任顯然是保守一派,梅書記則是改革派,大家政見不合,可不得相互拆台。尤其是,梅書記主導的事情成功了,實際上是在削弱計劃委員會的影響力。

從梅書記旗幟鮮明地支援餘思雅,並落到實際中開始,其實雙方就已經站在了對立麵。這種矛盾不可調和。

梅書記歎了口氣:“現在蔣主任在一旁虎視眈眈,咱們養殖基地絕對不能出了岔子,被他抓住把柄告到上麵,否則養殖基地隻能半途止步,前麵投進去的人力物力都白費了。”

這是他們共同勞動的心血,誰也不希望半途而廢。這也是梅書記緊急把餘思雅叫回來的原因,比起其他人,她顯然對養殖場更上心,關鍵是搞經濟,她最拿手,而且點子層出不窮。

“這樣啊,梅書記,反正這些公社都貸了款,手裏有錢,你給批個條子,讓他們去糧站買一批糧食,不行嗎?”餘思雅覺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梅書記卻冇用,莫非還有什麽她不知道的內情?

胡秘書在一旁苦笑道:“一開始梅書記也是這麽打算的,但蔣主任先去找市糧站告了咱們一狀。說梅書記胡亂批糧食給你們幾個養殖場。雖然市糧站管不了咱們縣委,但他們給縣糧站發了通知,不許再這樣大規模賣糧,要先保障市民的生活供給。而且這個季節,縣糧站的儲蓄糧也不是很多了,所以現在指望能從縣糧站拿到大規模的糧食不現實。”

好個蔣主任,一直不死心,到處給他們下絆子呢。

餘思雅有點窩火,這條路被堵死了,那隻能想其他辦法了。其實向社員借糧或者讓他們種植一些快速長成的青菜、蘿蔔之類的也是個好辦法,這些鴨子雖多,但公社的麵積也更大,家家戶戶門口種幾個白蘿蔔,都夠鴨子好一段時間的口糧,但因為有些公社前麵的搶糧行為,為了穩定下麵,目前肯定不能出這一招了。

不但不能跟社員公佈難處,還要表現出一副淡定的樣子,表示他們能解決目前的狀況,以免引起混亂,被蔣主任抓住把柄。

“餘廠長,我跟馮主席商量了一天,如果暫時冇法解決糧食這個問題,你看這批鴨子能不能提前宰殺了。這些鴨子都有兩斤多重了,大的有三斤,提前一點殺應該也冇問題吧?”梅書記問道。

這也是他找餘思雅回來的原因之一。如果要提前宰殺一批鴨子,那得清河鴨養殖場收購,得先征求餘思雅的意見,這麽大的事,廠子裏其他人做不了主。

餘思雅堅決不同意:“梅書記,這批鴨子明顯還冇長大,分量很小,賣出去,老顧客一看就知道有問題,搞不好還懷疑咱們得了鴨瘟,賣病鴨子給他們吃。這會敗壞清河鴨的名聲,絕對不行。”

他們清河鴨好不容易打出今天這個招牌,怎麽能因為這點小事就廢了呢,那她前麵做的那麽多工作不白費了?

梅書記也知道這是個下下策,他按了按額頭,問道:“那你有什麽其他的好辦法嗎?馮主席問過了,幾個養殖場的飼料大概還能撐十天左右。”

餘思雅擲地有聲地說:“有。糧食這個事必須得解決,不然即便今天把鴨子宰殺了,那以後怎麽辦?剛建起來的養殖基地就這麽廢了嗎?”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